- 法律资讯
- 万瑞观点
- 热点分析
- 208月
- 想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出海梦,你需要注意这些点

近年来,参与国际化运营,到海外跨国并购境外企业的我国企业逐渐增多。
跨国并购指我国企业依照目标国的法律购买目标国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份或资产,以取得目标公司股份或资产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
由于全球市场已经进入科技知识主导的时代,因而知识产权驱动的大量海外跨国并购交易尤为引人注目。所谓“知识产权驱动”即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获取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资源。这类并购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快速获得行业准入、产业规模或市场份额,更能够为企业带来自身技术升级、研发能力提高,以及突破海外知识产权壁垒等诸多好处。
这样说来,“以知识产权驱动的海外并购”的确是帮助企业最终实现海外拓展并立足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然而这条捷径也暗藏诸多荆棘,今天小e帮助急于拓展海外业务的您梳理一下,海外并购应该防范那些风险!
主要风险知多少?
任何商业上的交易都会有风险,只有进行充分准备、了解可能遇到的风险,才有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交易风险
法律法规政策风险: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程序和标准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性可能会直接影响并购交易进程以及并购后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使用。
时间和地域性风险:知识产权的存在依赖于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且均有保护的年限。要注意专利在贸易目的国是否受到法律保护、有效期限是否过短。
知识产权有效性风险:权利的存在与保护范围会随权利人、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主张、主管机关的决定、仲裁或司法机关的裁判行为而出现变化。
权属瑕疵风险:
① 若权利归属于被收购方的雇员或者权利归属于被收购方母公司、关联公司,则即使被收购方具有相关知识产权的权利证明和证书,权利归属仍然存在争议。
② 被收购的知识产权为共同所有时,被收购企业不具有完全处分权。
③ 很多知识产权是保密事项,缺乏有效的登记公示制度,收购时可能无法全面知悉目标知识产权是否存在许可限制情形。
市场价值不确定风险:
在技术引进中,技术的市场价值十分重要,专利的作用主要在于保护该技术的市场优势地位,而在专利组合收购中专利的价值可能会超过技术的市场价值,所以市场价值的确定需要围绕并购交易的目的。
运用风险
在使用并购企业的知识产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风险:并购对象的技术需要依赖其他专利,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并购后的与企业原本的技术或知识产权相融度不高,无法起到增值作用;知识产权协议中可能存在 “陷阱”。
并购前的充分准备
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事先做好准备才更容易成功,在并购交易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初步确定可通过并购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明确可以通过此次并购获得的知识产权资产及使用方式。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与竞争态势确定拟并购企业范围,有针对性地形成企业知识产权并购策略。
通过检索,对并购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稳定性、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等进行初步评估。
了解并购目标公司所在地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规定。
在并购过程中引入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评议主要包括:
并购计划制定环节:企业相关产业技术领域路径分析、企业相关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布局、相关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人分析。
目标公司筛选环节:目标公司知识产权状况初步调查、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协同性调查、目标公司知识产权价值初步评估。
目标公司调查环节:知识产权审慎调查(IPDD)、技术自由实施调查(FTO)、知识产权有效性调查。
协议准备环节:目标公司知识产权法律风险评估、知识产权交易架构分析(综合税务、法律、外汇管理等各因素 )、知识产权交易程序分析(知识产权许可备案、转让登记等流程分析)。
交易交割环节:目标公司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状态更新。
后续运营环节:收购知识产权与企业战略规划匹配度调查。
在进行充分的准备之后,企业可以根据商业目的,结合知识产权的内容特征,制定并购的交易模式、资产所有权安排、以及尽职调查的范围等交易策略。
尽职调查目标企业知识产权
在并购过程中,需要结合收购的商业策略,有针对性地对目标法域内的核心知识产权进行调查。
知识产权权属和基本状况调查:
需要调查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权属状况。
稳定性调查: 知识产权局的官方网站上基本都提供本国语目的检索和对应的法律状态查询。
不仅需要调查、评估目标公司获得知识产权权利后的相关事实,还需要审阅原申请和审查过程中的历史记录,以便了解官方审查意见、利益相关人的质疑意见,查明可能存在的IP潜在确权争议等,尽量避免知识产权在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
知识产权协议调查: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协议包括与员工的发明所有权和报酬协议、保密协议,以及与其他公司的许可协议,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审查许可的知识产权类型、许可的范围和条件、许可费、终止条款以及可转让性等问题。
弄清楚许可协议的性质是独占还是排他,还是一般许可,许可合同是否允许转让;以及许可的地域范围等问题。
如果许可协议约定的是某一特定区域,或者是一般许可,收购方需要特别注意平行进口问题,防止投资打水漂。
知识产权诉讼调查:
了解目标公司近5年来已经审结或在审的包括侵权诉讼、专利无效、商标无效程序等知识产权相关诉讼。
法律及商业风险的尽职调查
知识产权法律环境调查:了解目标公司所在国的法律规定,例如在美国,商标权利的获得是以“先使用”为原则,而在其他大多数国家,商标的专用权是以“先申请”为原则。
目的地国技术出口管制调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技术进出口有一套严格的审批流程,需要提前了解该技术是否受到一定的出口限制。国家之间还存在制裁等特殊情况,技术进出口有时还受特殊法令的约束。
竞争对手及行业知识产权情况调查:通过对竞争对手及行业知识产权情况进行评估,可以了解拟收购技术在相关地域内是否可以被自由实施;确定竞争对手、拟收购方在该行业领域的位置,预判拟收购技术所产生的产品是否可以绕开竞争对手的专利。
知识产权价值如何评估?
对目标企业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可以进行并购以后,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方面进行。
法律因素:需要了解知识产权授予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核实被评估知识产权的权利状况以及法律效力状况。
专利权:专利的法律状态、专利的权利状况与效力程度、专利保护的时间性和地域性、专利权的风险、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专利权的法定寿命和剩余寿命。
商标权:商标权是否已核准注册、商标权是否有争议、商标的收益期限、商标注册有效期、商标是否属驰名商标、商标的独占性许可于排他性许可、商标的地域性、商标是否涉及法律诉讼。
著作权:作品类型、著作权权利束、著作权登记状况、著作权收益方式、著作权的法律寿命和经济寿命、著作权的权利状态、著作权的可代替性。
技术因素:技术的先进性、独创性、实用性、反侵权能力、与其正处于开发、发展、成熟和衰退哪个成长阶段对其价值大小影响很大。
产业因素:关注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程度、产业应用范围,以及目标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
市场因素:了解过去的评估情况和过去交易的情况,进行市场调查并了解和收集类似知识产权的市场价格、交易情况、供求关系等信息关注知识产权的现状。综合所处市场的广度及开发情况等各因素关注知识产权的前景。
如何选择知识产权交易方式?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拥有的不同目标也会使交易方式发生变化,通常企业可以选择的交易方式有如下几种:
资产收购:以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收购最好采用资产收购方式,收购过程相对简单,不容易发生后续纠纷,只需厘清目标知识产权情况,但可能需要支付较大的对价。需注意在交易的过程中也应考虑与技术紧密相关的人员、设备等。
股权收购:目前跨国并购中比较多见股权收购,收购方通过获取目标公司的股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知识产权的利用。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得的仅仅是一定的控制权,是一种花费较低代价获得大量知识产权的交易方式。通常在某一技术需要被收购方的配合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时,或者被收购企业希望获取未来的经济而不原意将技术直接出售时进行。
知识产权许可:
知识产权许可的不同分类标准 | 类别名称 |
使用限制 | 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协议 |
技术是否获得授权 | 申请许可、知识产权权利许可 |
权力是否可以再许可 | 允许分许可、不允许分许可、交叉许可 |
是否存在明示的协议 | 明示许可、默示许可 |
知识产权出资:双方可以选择一同设立合资公司,将相关的知识产权转移入合资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一方可将知识产权作为出资资产以获得合资企业的股权。相比于股权收购或者知识产权转让模式会降低出资方一部分的资金要求,相比于许可费模式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控制权利。
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并购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以知识产权获取为动因,研究跨国并购中的知识产权有助于我国企业成功走出海外,希望上文的海外并购知识产权知识能对我国企业在未来获取更大利益有所助力!
参考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走向海外系列《跨国并购知识产权实务指引》
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北京三友
转载注明出处